三四月份是减肥的季节,想要减肥的你,尝试过几种减肥方法啦?又听过多少种减肥方法呢? 现在网络发达,搜索「怎么减肥」就能找到很多减肥方法。不过,谷老师不建议大家胡乱尝试。如果你想减肥效果稳定还不损害健康,那本文提到的这5类减肥方法最好都别试。
(相关资料图)
▲图:摄图网
这种减肥法中最常见的是 素食 和 不吃主食 两种。 素食分全素和蛋奶素,全素是所有的动物性食物都不吃,蛋奶素是吃鸡蛋和牛奶但不吃肉。 不吃主食大家都清楚,就是不吃米饭、馒头、面条、面包等任何碳水含量高的淀粉类食物。同时它还有个升级版: 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低碳饮食法。
这种 低碳饮食 ,除了限制富含碳水的主食之外,也会限制水果、富含淀粉的蔬菜、添加糖的摄入。但是像肉、蛋、奶、豆、坚果,各种绿叶菜和瓜茄类蔬菜,因为碳水含量较低,所以基本不限制。
至于碳水摄入低到多少才能叫低碳饮食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严格的定义。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们根据美国家庭医师学会、美国国家脂质协会等专业机构的资料 [1-3] ,笼统把低碳饮食大概分成三个等级,对于想要减肥的女性,谷老师建议每天摄入1500千卡热量,那么这个热量对应的低碳饮食分级可以参考下表。
不推荐理由:
(1)可能会导致身体产生酮体,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、头痛、疲劳乏力、精神恍惚、口臭、便秘等问题。
(2)如果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入大量脂肪和蛋白,患心脏病或某些癌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。
(3)如果没有限制含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,可能会增患心脏病的风险。
(4)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,碳水的供能比在45%~60%这个区间,死亡率最低,低于45%的碳水供能比,且用动物蛋白,主要是各种肉类替代碳水的话,死亡率会增高。 [4] 即使是轻度低碳的饮食模式,也不建议长期坚持。
至于素食是否有助于减肥,临床研究尚无定论。 [5]
即使不上升到临床研究的层面,单是基本逻辑判断一下也该知道:哪怕是素食,每天饮食总热量居高不下,也一样让人长胖。
▲图:摄图网
市面上这种减肥方法太多,比如苹果减肥法、牛油果减肥法、辣椒减肥法、绿茶减肥法、咖啡减肥法、酵素减肥法、椰子油减肥法、魔芋减肥法、益生菌减肥法、柠檬减肥法、青汁减肥法…… 实在数不过来。 不要尝试的理由:
(1)单一食物过于单调,没有进食乐趣,难以坚持。
(2)单一食物无法满足机体营养,容易营养不良。
(3)想不挨饿那就得多吃,单一食物吃多了也未必能减肥。
(4)有些食物能量很高比如牛油果、椰子油,吃它们减肥不靠谱。
▲图:摄图网
这类减肥的方法中最著名的是 辟谷 ,还有绝大多数代餐比如奶昔代餐、饼干代餐。 之所以说绝大多数是因为,产品销售者为了体现产品减肥效果好,基本都会提供极低能量的代餐方案,比如顿顿喝奶昔或一天两餐都吃代餐饼干。 这类减肥方法常常会美其名曰「排毒」,说是排出毒素就能更好减肥,说白了就是把你饿瘦。 不推荐理由:
这些减肥方法基本都属于极低能量减肥,也就是每天能量控制在800千卡以下。
研究发现,极低能量减肥会增加胆结石、痛风风险,电解质紊乱,也容易出现乏力、头晕、虚弱、畏寒、头痛、便秘、脱发、皮肤干燥等不良作用。你确定要为了瘦不牺变丑生病。[6-7]
而且与传统低能量饮食相比,这种减肥方式反弹更明显。 [7]
各种减肥贴、裹保鲜膜、针灸…… 抛开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的减肥方法都是耍流氓,试都别试。 试过的朋友可能会说,真的瘦了。 那可能是各种物理作用让人排出了更多水,而咱们 减肥要减的是脂肪而不是身体中的水分 ,再有可能就是饮食上肯定做了调整。
▲图:摄图网
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,还是别尝试。 所有减肥药都不能一劳永逸解决肥胖,还必须得结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来补充治疗。
目前,奥利司他是我国唯一批准的OTC减肥药物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。
201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《肥胖的药物管理》指出,下列情况符合其中之一可以使用减肥药。
(1)BMI≥30kg/m2
(2)BMI≥27kg/m2同时伴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二型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。
2016年发布的《中国超重/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》建议,下列情况符合其中之一可以使用减肥药。
(1)BMI≥28kg/m2
(2)BMI≥24kg/m2同时存在危险因素比如血脂异常、高血糖、高血压等。
BMI=体重/身高的平方,体重单位为kg,身高单位为m。
另外需要提醒的是: 即使达到了使用减肥药的标准,最好还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减肥,无效再使用药物,毕竟是药三分毒。
那各种减肥补充剂呢?基本没啥用,如果有用,则可能是非法添加了药物。 延伸阅读: 28种减肥产品效果排行榜,没想到第一名是……
这些减肥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减得快、损害健康、反弹快。而科学的减肥方法是不追求速度且营养均衡的。
今日讨论:你还知道哪些不靠谱的减肥方法?来提醒一下大家吧~
参考文献:
[1]Last AR, Wilson SA (June 2006). \"Low-carbohydrate diets\".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. 73 (11): 1942–8. PMID 16770923.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February 2020.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10.
[2]Kirkpatrick CF, Bolick JP, Kris-Etherton PM, Sikand G, Aspry KE, Soffer DE, Willard KE, Maki KC (2019). \"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low-carbohydrate and very-low-carbohydrate (including ketogenic) die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ody weight and other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: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 Nutrition and Lifestyle Task Force\". J Clin Lipidol. 13 (5): 689–711
[3 ]Hashimoto Y, Fukuda T, Oyabu C, Tanaka M, Asano M, Yamazaki M, Fukui M (2016). \"Impact of low-carbohydrate diet on body composition: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\". Obes Rev (Review). 17 (6): 499–509.
[4]Seidelmann SB, Claggett B, Cheng S, et al.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: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-analysis. The Lancet·Public Health. Aug 18, 2018
[5]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700016/
[6]https://nccih.nih.gov/health/detoxes-cleanses [7] 肥胖症从基础到临床.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